日期 日期 查詢
首頁 圣地峨眉 標志景點

清音閣

清音閣簡介



  清音閣,又稱臥云寺,峨眉山重點八大寺廟之一,該處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,供有釋迦牟尼、文殊、普賢大師之像。 建于唐僖宗四年(877年),明初廣濟和尚取晉人左思《招隱詩》“何必絲與竹,山水有清音”之意,更名為清音閣。此閣修在黑龍江和白龍江之間的山梁上,凌空高聳,形勢險峻。閣后閣側,林木密郁,翠色參天,特別是閣后一大片杉林,色如翡翠,把這座古老的寺廟襯托得愈見古雅。以清音閣為中心,由清音閣、牛心寺、廣福寺、白龍寺和白云峽構成了以自然山水為主旋律的佛寺園林環境,是世界罕見的龐大的山野佛寺園林。


  在清音閣,可看到山光水色,聞到花草芬芳,聽到流泉清音,觸摸到亭臺碑石。它集中了視覺美、聽覺美、嗅覺美,使游者獲得峨眉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。古今游人多稱譽為“峨眉山第一風景”。

  閣下有雙飛亭,左右各有橋,如鳥翼飛凌,故名雙飛橋,亭下二水匯流處有一巨石,高丈許,形如牛心,砥柱中流,銀濤噴雪,水聲如雷。亭下還有碑,乃明人所題"萬古清音"四字。"雙飛亭"柱懸清末"戊戌六君子"之一的劉光弟撰書的楹聯:"雙飛兩虹影,萬古一牛心"。富順詩人劉光弟也曾巧妙地將二橋一石概括為:“雙橋兩虹影,萬古一牛心”。這樣如詩如畫的“雙橋清音”是“峨眉山十景”之一。這里,一年四季,無論晝夜,滿回蕩著水聲,這水聲單一而清晰,加上兩橋,故而譽為"雙橋清音",成為峨眉十景之一。

下一篇:华藏寺 上一篇:万年寺

相關文章

我的評論

還可以輸入200

  發  表  

報國寺楹聯:“一合相,兩足尊”。上聯:世界雖大仍由微塵聚合而成;下聯:修行達到“智”、“慧”兩足的程度,即可成佛至尊,闡述了佛學的宇宙觀和人生觀。

白蛇的出生和修煉地在峨眉山白龍洞。青蛇本是男身,在黑龍潭修煉。因愛慕白娘子,欲強娶為妻,兩人在牛心亭前惡戰,青蛇不敵而降服,化作女身服侍左右。

峨眉山雷洞坪懸崖之上海拔2390米處,有一株樹齡高達450多歲的杜鵑花,名叫“美容杜鵑”,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齡的杜鵑。樹高13米,胸徑2.7米。

植物活化石之“中國鴿子樹”:學名珙桐,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古老的森林樹種,為峨眉山等處特產。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長壽坡千畝區域內成了建林樹種,樹高20多米。

峨眉山大蚯蚓:學名秉前環毛蚓,最大的體徑可達2厘米,體長80-100厘米。分布在海拔500-1200米的龍門洞、清音閣、白龍洞、萬年寺、洪椿坪一帶。

【世界最大的坐佛】樂山大佛,是依崖開鑿而成的彌勒坐像。濱臨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匯流處,面對峨眉三峰,背倚凌云九頂。佛像通高71米,開鑿于公元713年。

【峨眉山名字的由來】最早的說法見北魏酈道元《水經注》“望見兩山相峙如蛾眉焉”。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,故稱“蛾眉山”。因是一座山的名字,后來就被人們習慣稱為“峨眉山”。

上一條 下一條

清音閣景點地圖

 
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