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 日期 查詢
首頁 圣地峨眉 標志景點

大佛禪院

大佛禪院


  峨眉山大佛禪院是亞洲最宏偉的漢傳佛教寺院,巍然屹立于峨眉山市城區之南、虎溪河畔,以該寺院為核心的峨眉山大佛禪院佛教文化旅游景區集宗教朝拜、旅游觀光、生態體驗、城市休閑為一體。

  峨眉山大佛禪院是一個功能體系較為完整的十方叢林禪院,可實現多種功能的兼容,即清凈禪修、教育、弘法利生為一體的大千世界,使之成為峨眉山弘揚佛法、培養僧才、研究佛學、對外交流和文物保護、陳列、宣傳的一個重要平臺。

建筑布局

  大佛禪院山門東開,十大殿十一個天井,由東向西井然有序。大光明樓藥師殿坐南朝北,面向市區佛光南路,為大佛禪院引門,明清式城樓建筑,是禪院的北面入口。禪院占地400余畝,建筑面積5.6萬平方米,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門戶,亞洲最大的十方叢林之一,成為集培育僧才、專精修證、佛學研究、弘法利生等于一體的無上道場。大佛禪院坐西向東,整體布局分為三大功能區域:北面(臨市區)是佛教朝拜區,即宗教儀式空間,中部是佛教園林文化共享區,南面為佛教院校教育區,即四川佛學院。
朝拜區


  朝拜區主體建筑坐西向東,十一進院落,沿中軸線依次由牌坊、大光明街、山門、孔雀明王殿、彌勒殿、地藏殿、藥師殿、文殊殿、觀音殿、普賢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樓、巨型照壁、光明山等組成,坐十一級平臺,前后高差33米,依地勢逐級而升,氣勢磅礴。


公共園林區

  中部的公共園林區,峨眉書院鑲嵌其中。這里,奇花異卉,滿目蔥濃,隨季歡喜,次第開放;名貴林木,生長繁茂,鱗次櫛比,錯落有致;林中曲徑,條條通幽,暢游其間,心曠神怡。更有妙處引人入勝:園林中依次分布著妙覺蓮池、等覺蓮池和圓覺蓮池三個巨大的放生池塘,梯級相連,占地百余畝。池似明鏡,波光瀲滟,花紅葉綠,睡蓮獻福,使人體悟“凈中有佛”之哲理。漫步池堤,遠山近景盡收眼底,湖光山色倒映池中,龜魚成群結伴而游,地域空間完美組合,人與自然和諧共處。本著“大眾認同,大眾參與,大眾成就,大眾共享”的原則,大佛禪院的共享園林區一年四季免費對公眾開放,成為市民理想的休閑場所,客觀上起到了城市公園的作用。
文化教育區


  南面的文化教育區,內有四川峨眉山佛學院、大光明講堂、圖書館等,亭、臺、樓、閣,清新典雅;山水映襯,別具一格,成為峨眉山佛教教育、佛學研究和培養僧才的中心道場。按照佛教“佛、法、僧”三寶與“體、相、用”的修學理念,大佛禪院表征普賢菩薩的“腳”,是“僧”的象征,而“僧”是弘揚佛教文化的基礎,由此,大佛禪院也就是培養佛教人才的中心。

下一篇:凌云寺 上一篇:仙圭石

相關文章

我的評論

還可以輸入200

  發  表  

報國寺楹聯:“一合相,兩足尊”。上聯:世界雖大仍由微塵聚合而成;下聯:修行達到“智”、“慧”兩足的程度,即可成佛至尊,闡述了佛學的宇宙觀和人生觀。

峨眉山雷洞坪懸崖之上海拔2390米處,有一株樹齡高達450多歲的杜鵑花,名叫“美容杜鵑”,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齡的杜鵑。樹高13米,胸徑2.7米。

白蛇的出生和修煉地在峨眉山白龍洞。青蛇本是男身,在黑龍潭修煉。因愛慕白娘子,欲強娶為妻,兩人在牛心亭前惡戰,青蛇不敵而降服,化作女身服侍左右。

植物活化石之“中國鴿子樹”:學名珙桐,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古老的森林樹種,為峨眉山等處特產。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長壽坡千畝區域內成了建林樹種,樹高20多米。

峨眉山大蚯蚓:學名秉前環毛蚓,最大的體徑可達2厘米,體長80-100厘米。分布在海拔500-1200米的龍門洞、清音閣、白龍洞、萬年寺、洪椿坪一帶。

【世界最大的坐佛】樂山大佛,是依崖開鑿而成的彌勒坐像。濱臨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匯流處,面對峨眉三峰,背倚凌云九頂。佛像通高71米,開鑿于公元713年。

【峨眉山名字的由來】最早的說法見北魏酈道元《水經注》“望見兩山相峙如蛾眉焉”。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,故稱“蛾眉山”。因是一座山的名字,后來就被人們習慣稱為“峨眉山”。

上一條 下一條

 

關閉